文化创意系,有这样一群青年教师,他们思路开阔,大胆创新,以自己的智慧、责任与担当,创新课堂革命,采用师生角色互换、课前五分钟演讲、你“讲”我“听”、生生互评、精彩案例分享、作品赏析等形式,助力学生居家学习质量,甚至将课堂搬到了装修材料市场进行现场直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姜静老师 《色彩构成》——快乐的课前分享
课前分享,是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创意表现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开学第一节课坚持至今学生参与度极高的环节。每节课推选1-2名同学,每人不超过5分钟。10分钟学生的课堂主场,老师作为聆听者,主讲的同学娓娓道来,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同学们收获满满;或锦心绣口、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引得同学掌声不断。
在朱耷、范宽、董其昌、张择端等诸多中国艺术名家的作品分享中,中国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三远”构图法则等审美思想和哲学理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设计中中国元素的意境美。在梵高、莫奈、爱德华·霍普等西方古典艺术作品的分享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理性指导下的西方作品对造型表现和光影的热烈追求。《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雪莉·现实的愿景》等作品通过动态的表现形式向伟大的艺术家致敬,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尊重,领会作品创作初衷,感悟作品内在精神,体验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思想真谛。
每次课一两位艺术家,两三件艺术作品,五周三十余次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演讲分享,快速提升学生美学素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专业交流。
崔译文老师 《故事版》——生生互评效率高
2021级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五年一贯制班级的《故事版》课,本周课程进行到“场景训练”阶段。同学们对于场景素描的技能掌握基本为零基础,所以如何在缺乏教师现场改画示范的条件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场景中影调的处理,这是一个有点棘手的难题。
崔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挑选动画影片中的场景图,要求学生先从自我认知出发绘制画面,然后在微信群中上传绘制图片和作品原图,作者进行讲解,老师带领其他同学一起来挑毛病、找问题。
例1:于芯令同学的作业讲解中,老师抛出问题:这幅图片如果下一步要开始上调子,除了人物色调第一重,接下来应该处理的第二重色块应该是哪里?在同学回答的同时,旁观的同学也利用网络平台给出每个人心中的答案。整个环节师生互动热烈,同学畅所欲言,最后,老师再进行点睛之笔的总结和讲解。
例2:王嘉艺同学的作业做的相对完整,看过之后,老师抛出问题:在这幅作业中,大家是否觉得还有所欠缺,需要继续调整的地方?同学们纷纷发言给出答案。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相评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更有针对性的高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李欣老师《室内设计一体化》——沉浸式教学师生互动“热”
室内设计一体化课程是一门集设计、制图、材料、施工等装修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类课程。进入全面线上教学以来,李老师不断思考如何解决多数学生缺乏电脑无法制图的问题,如何解决管控期间无法到施工现场和材料市场实地考察的问题。她开拓思路,创新采用新颖有趣的现场直播形式,在线引领学生到毛坯房进行现场量房,一起记录各种参数,一起到材料市场和施工工地进行实地考察,“云端”一起画图,再通过邀请业主到房屋现场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明确房屋装修要求;邀请材料店负责人现场讲解与答疑……使学生沉浸式体会和掌握量房与装修施工技巧以及与客户沟通的关键要点。
通过现场连线,现场沟通与答疑,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材料从灵感、意图、草稿、作品再到成品的装修魅力。精心、用心安排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反响热烈,实景式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蒋帆老师 《美容美体》——师生互动有爱
《美容美体》在线教学以来,蒋帆老师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手势签到”,课中设置连麦抢答和发弹幕等互动环节,即时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并将互动结果纳入成绩考核,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线上学习热情。
心有明月昭昭,千里赴迢遥。虽然无法实现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但直播教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寝室化身为一个个小小的学习园地,同学们乐在其中,尽情地享受着网络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见解,尽情展示学习成果,线上学习热情日益高涨,师生在互助、分享与关爱中共同成长。
面对不同以往层次和见识的当代大学生,教师们从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单一授课模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开启快乐的主动学习之旅。虽然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但老师们从台前到幕后不变的是严谨、负责和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学生们从学校到家中,不变的是虚心、积极与乐观向上的学习热情。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文化创意系全体师生同仇敌忾,同气连枝,共同迎接春暖花开。